二维数组
我们知道 C 语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二维数组。二维数组的实现,只是简单地通过“线性扩展”的方式进行。
如图所示,
int b[4][5];
就是定义 4 个元素,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包含 5 个整型变量的一维数组。它在内存中依然是以线性的形式存储。
关于数组的三个问题
假设我们定义了二维数组array[4][5]
,为了方便理解,使用如下的形式进行表述。
array 表示的是什么?
显然同一维数组一样, array 是整个二维数组的首地址;在一维数组中,数组名是数组中第一个元素的地址,但是在二维数组中,数组名是第一行元素的地址。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,可以将整个二维数组当作是一个一维数组,那么一维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就是 array 中的一行。
下面将通过代码的形式进行验证我们初始化了一个全为 0 的数组,首先打印出了整型在内存中的大小,之后打印出 array 的地址,和 array 的下一个位置的地址。如果 array 指向的是数组中的第一行,那么 array 将指向数组中的第二行,array 与 array 之间差就是 5*sizeof(int)
,
也就是指针 array 的步长为 5 。执行上述代码可以得到如下的结果,整型在内存中的大小为 4 ,而 array + 1 与 array 的差正好是 20(0x16)。
所以很明显,array 确实是数组中第一行元素的指针。
*(array + 1)
表示的是什么?
*(array + 1)
称为 (array + 1)
的解引用,也就是之前所讲的取值。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对他进行理解。首先从解引用的角度,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,array 是数组中第一行元素的指针,也就是说 array 的地址是数组的首地址,步长是数组中每一行元素的总长度。
因此 array + 1 所表示的数组的第二行的指针,对它进行解引用,实际上就是对 array + 1所在的地址取值,很显然就是数组中第二行的第一个元素。但是一个更好的角度是从语法糖的角度进行考虑。语法糖(Syntactic sugar)是由 Peter J. Landin(和图灵一样的天才人物,是他最先发现了 Lambda 演算,由此而创立了函数式编程)
创造的一个词语,它意指那些没有给计算机语言添加新功能,而只是对人类来说更“甜蜜”的语法。语法糖往往给程序员提供了更实用的编码方式,有益于更好的编码风格,更易读。不过其并没有给语言添加什么新东西。
在 C 语言里用a[n]
表示 *(a + n)
,用 a[n][m]
表示 *(*(a + n) + m)
,这就是语法糖的应用,因为在内部,编译器会自动将a[n]
转换为 *(a + n)
的形式实现。
同样我们之前学习过的 for 循环也是 while 循环的一种语法糖。因此 *(array + 1) == array[1]
,而 array[1] 又可以看作是二维数组中第二行元素所组成的子数组的名字,也就是数组中第二行第一个元素的地址。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的进行验证
在上面的代码中,首先初始化了一个数组,数组中的元素是各不相同的,之后打印输出 *(array + 1)
以及对应的语法糖 array[1],然后打印出数组中 array[1][0]
的地址,最后打印出对 array + 1 的双重解引用,如果 *(array + 1)
是 array[1]
(即数组中第二行中第一个元素的地址),那么 **(array + 1)
将表示第二行第一元素的值。
*(*(array + 1) + 3)
表示什么?
根据刚刚所讲的语法糖,*(array + 1) + 3
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形式:由于 *(array + 1)
是第二行第一个元素的地址,所以 *(array + 1) + 3
是第二行第四个元素的地址,那么很明显 *( *(array + 1) + 3)
表示第二行第四个元素的值。